顺德探索“物业城市”模式,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来源:珠江商报 发布时间:2022-12-02 09:31:20 字号: 分享至:

  走进大良“物业城市”试点项目部,一项项智能技术为城市治理升级赋能:AI巡逻车与无人机在城市穿梭,自动采集城市管理问题;智能扫地机器人与无人保洁船各司其职,所到之处垃圾尽入“腹”中;噪音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公园噪音分贝;果皮箱传感器会在即将满溢时发出提示;井盖传感器也能识别异常情况,守护城市地下“动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如何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打造更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顺德“物业城市”模式给出了答案。

  今年以来,顺德积极探索“物业城市”模式,在大良、伦教、勒流、乐从、陈村等多个镇街落地试点项目,下足“绣花”功夫,以小切口、准发力、硬举措、实效果,绘就民生“幸福底色”。据悉,杏坛“物业城市”试点项目也将于年内启动。

  搭建数字化平台,整合城市治理力量

  “物业城市”的概念来源于物业小区,是将物业小区的管理模式延伸到城市层面的一种城市治理模式。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通过引进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作为“城市管家”,开展精细化城市管理作业,包括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市政维护、市容秩序巡查和劝导等。

  “我们通过有效整合和合理快速调度城市管理作业力量,在与以往同等投入的情况下提升作业标准和质量。”顺德区城管局负责人指出,这种高效的资源整合离不开一站式智慧管理平台的建立。一方面,“物业城市”范围内各个网格的作业人员及其设备信息均会上传至平台,并通过电子工牌、GPS、视频监控等进行实时监管,确保每个环节人员到位、设备到位,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迅速调度人员或车辆。

  另一方面,智能机器设备与巡查人员也会及时发现环境卫生、市容秩序问题。以大良试点项目为例,运营单位引入了10余种、1500余件智能化作业设备,包括无人清洁船、AI巡逻车、AI无人巡查机、扫地机器人等,并引入智慧运营调度平台,将城区内的作业人员、车辆、建筑、设施设备等数据上传平台,打造线上远程运营与线下现场执行相结合的模式。“比如AI巡查车或巡查人员发现了市容问题,会拍照上传智慧管理平台,由系统生成工单,及时派单至对应网格内的工作人员处理,再由工作人员将清理结果拍照上传系统,后台审核通过后即为完成。”大良试点项目运营单位负责人李俊介绍。

  在“物业城市”模式下,伦教街道长城街加强了巡回保洁力度,商户自觉落实好“门前三包”,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勒流试点项目落地后,原本脏、乱、差的工业区环境也逐步改善,政和中路、龙升北路、建设路的绿化杂乱问题,也在合理改造下变得错落有致。

  鼓励市民参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除了资源整合化、手段智慧化、处理快速化外,“物业城市”模式还注重社会参与。李俊指出,大良试点项目开发了“云报事”小程序,市民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可拍照上传,智慧管理平台同样会形成工单后派单,整改后以短信告知市民,助力实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据悉,“云报事”小程序已累计产生36560件周期性工单,完成率超99%。乐从试点项目也开发了类似的“城市e家”小程序,方便市民上报城市管理问题。接下来,各报事小程序还将探索与“行走顺德 美化家园”小程序实现信息互通,以此提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时效和水平。

  此外,项目运营方还与社区共同组织以退休人员为主的社区志愿巡查队,协助开展问题发现、上报和劝导工作。在寒暑假,项目运营方也会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开展大学生活分享会、法律知识讲座等等,在城市管理刚性监管的基础上注入柔性引导。

  提升农村管理标准,缩小城乡管理二元差异,也是顺德城市品质提升绕不开的课题。陈村镇根据实际,首创了“物业村居”模式,以潭洲村登州片区为试点,以村居城管工作站为载体,引入物管企业协助城管执法部门巡查、发现、上报城市管理和人居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便民服务和人居环境美化的小型项目,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顺德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总结好目前各个试点项目的成效和不足,在各镇街坚定不移、因地制宜地推广“物业城市”模式。同时,用好闲置公有资源和城市公共空间,交予“物业城市”项目运营方通过改造活化、引入项目等,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空间利用率,减少城市乱象,增加经济收益,反哺城市管理投入,推动“物业城市”模式发挥更大效能,真正实现日常管理提标、城市品位提质、经济投入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