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 市政府函件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市府办 发布时间:2017-08-20 09:35:00 字号: 分享至:

佛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机构: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1]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为助推“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粤府函〔201531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函〔201535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7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关规定,现就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定位。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坚定新发展理念,围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岭南魅力之城,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面向新消费升级,面向城市品质提升,以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为目标,以城产人文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为着力点,实施“文化+”战略,着力打造新龙头,培育新增长点,发展新业态,建设新平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消费增长新引擎、城市形象新名片。 

  (二)发展目标。 

  1.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打造文化产业融合之城。全市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总量持续壮大,形成一批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基本建成空间集聚、业态多元、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29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以上。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5个,“三上”[2]文化企业力争达到80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文化企业超200家,亿元文化企业超50家。 

  2.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打造文化创意设计之城。文化创意产业与装备制造、科技研发、消费品加工、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工业制造和消费产品中的文化创意含量和文化附加值显著提高,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工业设计园区和品牌设计龙头企业。 

  到2020年,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设计服务类企业达到1000家,市级以上设计服务类专业园区6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文化创客基地50个。 

  3.城市消费能力显著提高,打造文化新兴消费之城。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社会资本投入不断增加,新兴文化业态大量涌现,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文化消费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消费在社会消费中的比例大幅提高。 

  到2020年,文化消费达3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10%以上。其中:文化娱乐消费122亿元,旅游消费118亿元(旅游产业总收入1080亿元,全年接待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体育消费100亿元。 

  4.城市形象更加鲜明,打造岭南文化魅力之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集聚效应凸显。岭南特色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实现产业化发展。 

  到2020年,建成特色文旅小镇10个,特色文旅街区10个。 

  (三)发展路径。 

  1.坚持政府引导,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制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大力培育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不断完善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繁荣城乡文化,提升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2.坚持文产融合,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等生产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工业制造品、消费品的创意内涵和文化附加值。 

  3.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把新业态培育成为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满足文化消费多层次、高品质、个性化需求。 

  4.坚持区域协调,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把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佛同城战略机遇,主动吸纳国内外文化产业资源,形成区域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市场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一)全力打造文化产业新龙头。 

  实施规划与政策引领,推动文创产业区域集聚,壮大行业规模,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1.打造八大文化产业集聚区。以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区为抓手,重点打造以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以石湾中国陶谷为中心的陶瓷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张槎新媒体产业园为中心的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以平州玉器街为中心的玉器产业集聚区,以西樵国艺影视城为中心的影视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大良华侨城为中心的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北滘广东工业设计城为中心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以伦教珠宝产业园为中心的珠宝首饰产业集聚区,以佛山新城国际文化演艺馆为中心的体育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6个。 

  2.做大做强八大文产行业。实施“龙头带动”计划,以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打造产值超800亿元以上行业1个,300亿元以上行业4个,100亿元以上行业3个。其中,珠宝玉器产业超800亿元,包装印刷、玩具制造、创意设计、工艺美术行业超300亿元,影视传媒、体育休闲、视听设备制造超100亿元。 

  3.实施“鲲鹏展翅”工程。制定文化产业“小升规”扶持办法,力争入库“三上”文化企业数量翻番。实施“百强文化企业”扶持计划,每年发布佛山文化企业百强榜,重点支持一批全国行业排名靠前的“单打冠军”,通过增资扩产、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形成龙头企业100家。支持佛山传媒集团改革创新,拓展产业链条,打造全媒体集团。支持佛山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资产重组、资本运营、产业扩张,实现快速发展。力争新创4A以上景区6家,全国“百强”旅行社总数达到7家。 

  (二)加快培育文化产业新增长点。 

  瞄准文化产业前沿,对标先进城市新业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着力在影视、文化创意、数字文化产业上进行突破,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和新增长点,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可持续竞争力。 

  1.全力发展影视产业。制定影视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影视产业配套扶持政策,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重点用于支持影视产业发展。提升优化一批影视拍摄取景点,举办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电影嘉年华,引进一批影视生产制作企业,生产制作一批影视精品,建设一批影视产业基地、主题乐园,加快建成集影视创作制作、技术研发、版权交易、成果展映、人才培养、影视旅游为一体的中国南方影视中心。 

  2.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支持美的、碧桂园、联塑科技、蒙娜丽莎等企业发挥平台枢纽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设计大师和设计团队,建成30个文产融合示范企业,为全行业提供创意设计服务支撑。加快创意小镇建设,重点建设石湾陶瓷、环市童装、西樵纺织、盐步内衣、北滘家电、陈村园艺等设计服务专业小镇,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3.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等数字文化产业。支持发展ARVRMR等虚拟现实数字展示技术,支持流行音乐产业基地、绿岛湖动漫产业基地加快发展。 

  (三)大力发展文化消费新业态。 

  以“岭南体验,品质生活”为目标,培育新消费,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引导加快城市消费升级,形成主客共享、全域消费新格局。 

  1.发展文化消费新业态。探索创新融合,支持文化制造企业延伸产业链,直接服务终端消费人群,扩大文化消费。促进各类文化消费的融合融通,推动传统书店向创意书吧、传统网吧向创意网咖转型,引导传统消费模式创新、环境优化、内涵升级。培育发展体育动漫、体育游戏、体育传播等新兴产业。鼓励发展冰雪运动、轮滑运动、橄榄球运动、台球运动以及滑翔伞、动力伞、固定翼飞行等低空航空运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和支持利用农村房屋、院落和承包的山水林地等,发展精品民宿、乡村客栈,形成星级旅游饭店、精品主题酒店、社会旅馆、特色民宿等配套发展格局。促进旅游景区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扩大购物、餐饮和娱乐等二次消费比重。 

  2.做强制造名城畅购之旅。推动商旅融合,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积极推动产业园区导入旅游体验休闲功能。引导鼓励佛山特色优势制造企业开发工业观光游、工厂购物游、商务考察游、科技体验游。推出6条集聚佛山制造业精品的“畅购佛山”特色之旅。  

  3.打造岭南文化体验胜地。深化文旅融合,立足世界美食之都,筹建美食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粤菜文化展示平台,推陈出新,打造一批佛山美食名菜、名店、名街。办好佛山功夫嘉年华,建设佛山功夫研究院、功夫角、功夫主题景区、功夫小镇四大载体,开办一批功夫特色学校,举办系列品牌功夫赛事,打造世界功夫之城。大力支持香云纱、龙舟、醒狮、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继续办好佛山秋色欢乐节、佛山龙舟文化节、佛山陶瓷艺术节、佛山武术文化节、西樵山观音文化节、顺德国际美食旅游节等品牌活动。发展地方特色演艺娱乐产业,建设粤剧文化园,打造“岭南千古情”大型文艺演出。鼓励支持文化创意工作室特色经营门店,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到2020年,各类文化创意产品门店达到1000家以上。 

  4.优化全域文化消费环境。促进城旅融合,全面发展全域旅游,依托城市核心区特色老街建设一批集商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和风情老街。依托活化的古村落打造文化特点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的古村落旅游。加快推进城市设施、城市标识和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直播+网红、时尚IP、众筹等新型商业模式,探索加快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新交易方式,培育壮大新消费群体,提升文化消费能力,提高文化消费服务水平。 

  (四)着力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新平台。 

  加强资源整合,着力构建“文化+会展”“文化+金融”“文化+项目”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支撑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发展。 

  1.打造文化创意会展平台。重点打造广东(佛山)创意城市博览会、中国(佛山)陶瓷艺术节、IOD国际设计大会、顺德国际珠宝首饰展、佛山艺术博览会等文化创意会展交易平台,拓展国际高端会展旅游市场,形成跨界融合的“会、商、旅、文、体”联动格局,促进创意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2.建立投融资平台。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设立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加强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对接,缓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金融机构设立文化支行,创新文化金融借贷、版权质押、票房质押、旅游门票收入质押等金融产品。成立50亿规模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运用创业投资、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快速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境内外上市和新三板挂牌,通过资本运作助推企业发展。 

  3.搭建产业招商平台。集聚各区、各部门招商资源,定期举办全市文化产业招商对接会议,形成产业引进合力。发挥好岭南天地、古镇文创园、听音湖片区、顺德华侨城、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佛山尼克文化生态海岸等重大项目的带动集聚作用,抓好互联网+双创园、荷新创意产业园等一批补链突破型项目,加快完成禅城国瑞升平商业中心、高明皂幕山滑翔伞基地等一批消费拉动型项目。 

  4.建立营销服务平台。创新营销方式,强化导游能力建设,讲好佛山故事。实施精准营销,建立佛山游客抽样调查制度,定期邀请国内外买家、旅游达人、微博大V、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到佛山踩点宣传。利用热门网站、旅游电商、搜索平台等新媒体以及高铁、地铁、机场快巴等交通媒介,强化佛山城市形象和文创产品的推介,提升佛山文化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市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明确市直职能部门和各区工作职责。各区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各区文体(旅游)局为文化产业发展牵头单位,相应增加有关机构和人员。各镇(街道)经促部门为文化产业发展第一责任部门,负责文化产业招商等工作;宣传文体局(办)为协调部门,负责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重大项目跟进;统计局(办)为支持部门,负责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二)制定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影视产业、促进文化消费升级、文化产业统计办法等配套文件。修改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市、区两级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保障力度。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文化产业用地比例。鼓励各区和企业通过“三旧”改造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制订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着力引进培养文化产业领军人才,落实住房、教育、医疗、待遇等人才奖励政策。 

  (三)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整合全市各级政府、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等招商资源,成立统一招商平台,制定招商奖励政策,建立产业载体库,瞄准招商目标企业,强化项目落地跟踪机制,确保招商任务落实。 

  (四)加强统计工作。市统计局在国家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文化、体育、旅游各项指标,梳理和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口径,牵头组织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定期发布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及时动态监测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数据支撑。 

  (五)加强督查督办。分解文化产业发展各项任务,加强督导落实。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制度,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会议。建立文化产业项目监督平台,实施重点项目市领导挂钩和报告制度。 

  

佛山市人民政府 

201789日 

 

 

 


[1].文化产业为大文化产业概念,涵盖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 

2.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文化制造和批发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和服务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 

一图解读

部门解读

视频解读

媒体 | 发布会解读

原文地址

访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