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瑞伦常务副市长在全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来源:市府办 发布时间:2010-04-06 17:29:00 字号: 分享至:

      佛府字〔2010〕8号

 

冼瑞伦常务副市长在全市扶贫开发“双到”

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二○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这既是现场会,也是再动员会。上午,大家参观了我市对口帮扶的清新县石潭镇东联村、浸潭镇高华堂两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双到”工作的情况,认真听取了两个村的介绍。应该讲,他们的经验很好、很生动、很实在,其中东联村还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双到”工作现场会上推广,相信大家都很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他们宝贵的经验,结合各自对口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提高帮扶成效。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双到”工作的重要意义

实施“双到”扶贫开发,是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2009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各级、各部门和各帮扶单位扎实开展扶贫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对口帮扶地区党委、政府及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双到”扶贫开发,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双到”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真履行政府和部门职责,切实做好帮扶工作,确保脱贫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认真落实“双到”责任制,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上新的台阶

具体工作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目标,做好三个结合,实施四大计划,抓好五项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两个目标

就是要紧紧围绕3年脱贫这个中心任务,围绕帮扶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达到3万元以上这两个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双到”工作责任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短效与长效相结合,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帮扶措施,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千方百计实现贫困村集体收入稳步增加、贫困户稳步脱贫。其中,今年力争实现的目标是:80%以上的特别贫困户(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40%以上的贫困户实现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对口帮扶的贫困村集体收入明显提高,40%的贫困村集体收达到2万元以上。

(二)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要以巩固学习科学发展观成果为新起点,坚持在“双到”扶贫工作中,强化各级、各部门机关作风建设和提高服务效能;要自觉贯彻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走出具有佛山特色的“双到”扶贫路子;要勇于创新、善于借鉴、勤于总结,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不断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二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双到”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是与推进“双转移”相结合。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方针,结合当地实际和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产业转移,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要优化创新培训、就业服务机制等,实现贫困劳动力就地、异地转移,收到一人就业,脱贫一户的目标实效。

(三)实施四大计划

一是实施贫困家庭脱贫”计划。要采取社会捐助帮扶、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综合措施,坚持一户一法”,确保贫困家庭稳步脱贫。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主要通过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生产等方式脱贫致富。与开展“情暖佛山”活动相结合,广泛动员机关单位、企业和干部、职工、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扶贫解困活动,为贫困户捐资献物、助学培训等。鼓励、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家庭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防止因病难富、因病返贫。力争全年培训贫困农户提高劳动技术2.5万人次,全年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万人次以上。

二是实施“贫困村脱贫”计划。要采取“一村一策”帮扶办法,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扶持贫困村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发展非农产业。主要是多途径引入各类企业、经营大户等进驻经营,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灵活采用土地流转、以地入股方式,提高贫困村土地价值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健全村民自治各项制度,逐步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达到“五有”(即有牌子、有活动场所、有电教设备、有宣传栏、有工作制度)的要求。

三是实施“产业项目扶贫”计划。把扶贫开发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各级各部门要创新“产业带动、项目扶贫”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积极“穿针引线”,动员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帮扶地区投资,并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村+农户”等经营模式,带动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经济发展。同时,市准备设立市级产业扶贫项目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的项目建设。各区也要加大帮扶力度,使帮扶工作尽快收到实效。全市全年力争实施完成各类项目20个,其中农业产业项目15个,建设基地面积超过1万亩。

四是实施“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计划。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人、财、物等方面,帮助贫困地区提供生产指导、市场信息和医疗卫生等服务;协助当地的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大禹杯”、安居工程等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扶持,加快各项设施建设。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引导和激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共同参加农业基础设施、安全卫生饮用水工程、村路交通工程、“四通”工程(即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和教育、医疗、公共卫生设施等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四)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2010年是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的第一年。各级和各单位、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政一把手领导亲自挂帅,党政和部门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紧密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市委、市政府将制定、出台今年的“双到”工作意见,各区和各部门要参照制定年度工作意见,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有总结、有示范、有推广、有督促检查,不断把扶贫开发工作推上新台阶。

二是强化帮扶联动机制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履行职责,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沟通,通力合作。特别是各区、各职能部门和各派驻工作组之间,要加强横向沟通交流,加强经验和做法交流,推进工作深入开展。同时,要加强与肇庆、清远两地沟通联系,认真落实好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强化“共商共议共扶”的帮扶机制。派驻工作组、各帮扶单位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落实责任,搞好协调,开创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责任人要率先垂范,带头深入贫困地区做好调研和业务指导工作。

三是建立和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开展“双到”扶贫,既是帮扶贫困地区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考察领导班子、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我市将参照《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制定考核办法,对工作实效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市委、市政府实施奖惩的依据。因此,广大干部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做好“双到”扶贫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一个提高能力、增长本领、展示才干的大好机会。要倍加珍惜机会,认清肩负的使命和重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帮扶工作走过场、无成效的单位及个人,市委、市政府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继续帮扶,直至达到脱贫任务要求。各区要结合实际,制订督促检查工作制度和工作考核办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扎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主要工作有:一是抓好扶持资金的落实。要多渠道落实扶持资金,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资金保障。重点用于扶持产业开发项目建设;扶持贫困村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等。二是抓好扶贫工作平台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及时核准、跟踪、更新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料信息;完善帮扶台帐档案,如实填写《帮扶记录卡》。以及迅速建立和完善市、区两级扶贫专题网站。三是抓好示范亮点的建设。市直驻村牵头单位和各区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在对口帮扶县(市)各选择1-2条贫困村作为示范村建设,积极探索、总结扶贫新路子和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双到”工作迅速高效铺开。力争今年内高标准建成示范点6个以上。四是抓好第一批驻村干部总结和第二批选派工作。市直驻村牵头单位和各区要认真做好总结和人员选派工作,在4月20日前顺利完成交接。五是抓好督促检查工作。要求上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双到”扶贫工作专项检查,重点是检查建档立卡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的进展情况。

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各级各部门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大力宣传,营造扶贫助困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广泛动员各类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业家、个体户、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等社会力量,激发参与热情,积极参加扶贫开发建设。同时,要充分调动对口帮扶贫困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发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发展观念、市场观念和自强自立观念。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