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连连看】牵手“双一流”,未来更可期!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年底全面建成

来源:佛山市重点项目工作局 发布时间:2023-09-26 10:26:21 字号: 分享至:

牵手“双一流”高校

全国名校长领衔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字号”优质教育

VR展示和体验室、机器人创客室

“悬浮”运动场等超吸睛!


  9月1日,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小学部正式启用,助力顺德从教育发力,做实区域民生配套。“小学部设48个班,新增学位2160个;初中部设36个班,新增学位1800个。目前,我们正快马加鞭地推进初中部、文体中心室内装饰装修,校园景观等,预计年底全面建成启用。”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校长杨立雄介绍。

图片1.png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预计年底全面建成启用,将推动佛山教育迈上新台阶。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位于佛山三龙湾科技城核心区域(陈村潭洲),是近年来顺德投入最大、设计最优的精品教育项目,也是全区首个政府投资代建项目,2022、2023年连续被列入佛山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学校总投资约8.53亿元,建有教学楼、文体中心、架空运动场、图书馆、宿舍等12个单体建筑,并引入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以优质基础教育,带动三龙湾教育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加快三龙湾创新资源集聚。

  从三龙湾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暂定名)到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升级的不仅是校名,更是内在新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探索。其中,“适子”指的是生于陈村、蒙学经典《三字经》作者区适子;“未来”,是这所学校所肩负的发展使命、探索路径,更是传承区适子思想文化精髓,对文脉“承前启后”的诠释。

图片2.png

学校一河环绕,环境优美。


新形态

“高颜值”校园更富有内涵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采用新中式风格设计,层层嵌套庭院景观,传统祠堂与新建校舍相得益彰,是一座雅致大气的高品质智慧校园、创新校园。

  在这里,艺术与科技相结合,为校园注入更多的创意和互动。例如,结合观光电梯设置双层“三字经”金属幕墙表皮,视线和灯光可以透过“三字经”纹样,在电梯内外实现不同的观看体验;利用架空层吊顶设置不锈钢波纹反光板,采用太阳能感应装置动态调节照明的同时,又形成三龙湾天河波光粼粼的效果。

图片3.png

项目利用架空层吊顶设置不锈钢波纹反光板,形成三龙湾天河波光粼粼的效果。(此为效果图)

  不仅如此,学校还采用智能化管理,以智慧教室等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管理、校园生活充分融合。教学楼内设有VR展示和体验室、机器人创客室等,以齐全的智能信息设备配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事触角。

图片4.png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校长杨立雄向记者介绍智慧教室。


新路径

高校“天团”打造佛山教育标杆

  2022年12月,陈村与首都师范大学签约合作办学,让这所学校备受瞩目。作为首师大在广佛区域“第一校”,首师大不仅输出高校品牌,还派驻名校长、名师担任核心管理团队,进一步组建以“双一流”名校高优博士、硕士毕业生、区镇骨干教师为主的优质师资力量,对接知名教育专家团队,将学校打造成为“湾区一流高品质学校”, 开启佛山“政校合作”的新模式。

图片5.png

学校牵手首师大合作办学,将打造成为“湾区一流高品质学校”。

  此外,首师大将定期对学校管理团队及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名师示教、教师研修、干部培训、名师带徒等交流活动,每年安排不少于15%教师到北京的附属学校开展为期不少于1个月的跟岗学习,着力打造一支适子强师队伍。

  课程设置上,学校将建构围绕三字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课程,立德树人德育高地思政课程,中国蒙学第一校研学课程等,为顺德学子打造更广阔的链接世界的舞台,开拓更多的未来可能性。


新技术

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

  学校投入使用的背后,是佛山回应人口和区域对公办学位的需求,加快优化教育布局的同时,探索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支持教育发展所释放出的新信号。针对该市重点项目审批和要素保障的突出问题,佛山各级部门着力通过机制的持续创新,为项目加快建设赋能。

图片6.png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内,传统祠堂与新建校舍相得益彰。

  “项目开工伊始,由于区域内潭村区家粮仓的历史建筑前期未定性,导致施工证报建遇困。”项目相关负责人指出。对此,项目采取绿色通道和分阶段施工证两条腿同步走的策略,快速依法办理市重点项目的桩基础条形码施工手续,并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无缝衔接陆续办理桩基、土方和支护,地下室,房屋建筑三个阶段的施工证,灵活化解用地手续问题,为项目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同时,为做好历史建筑保护,项目将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运动场“悬浮”于教学楼上空,应用BIM技术、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等多项新型技术,推动建设提质增效。此外,市、区、镇等各单位负责人多次开展常态化检查、督导,强化服务保障,将有关安全生产、高质量建设的要求落实到位,确保了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