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王勇:奋力走出高质量发展的顺德之路

来源:佛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1-02-05 17:35:44 字号: 分享至:

  聚焦佛山两会,关注五区热点。

  2月4日下午,市人大代表、顺德区区长王勇作客佛山两会视频直播间,结合市政府工作报告、佛山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畅谈顺德发展思路。

demo.jpg

市人大代表、顺德区区长王勇。/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主持人:今天上午,佛山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朱伟市长在所做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涉及了很多与顺德发展相关的事项。王区长,首先请您谈谈,听完这份报告后,对于做好顺德今年的工作有哪些作用呢?

  王勇:今天上午听了朱伟市长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我觉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精彩,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了全面的部署,与佛山的实际也非常契合,也勾勒出佛山“十四五”发展的新蓝图。有三个方面给我印象最深刻,觉得对于顺德的工作也是更加有指导意义。

  第一、在制造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坚守实体经济、制造业不动摇。对于顺德来说,顺德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了只有发展实体经济、坚守制造业之本,才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佛山的制造业的比重是56.4%,而顺德的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58.9%。我们只有坚守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够稳定佛山作为万亿级城市的地位,才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够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二、在村级工业园改造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实施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广顺德的村级工业园改造经验。当前,顺德的村级改工业园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今年即将展开总决战。报告里面提到了,要加强产业用地的保障,制定三年的行动计划。顺德今年正是要在之前的基础上打好攻坚战。顺德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是区委确定的“头号工程”,前几年已经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三年时间已改出来83310亩,我们很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今年上半年推动应改园区全面清零,实现7月1日前382个村级工业园和其他低端园区应改尽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第三、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这一点对于顺德特别有指导意义。顺德是一个制造业大区,但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全球的影响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近些年,顺德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同时也创新一些机制,在全省率先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揭榜挂帅”的政策,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今年,顺德还将拿出8亿元财政资金,撬动160亿元的科研投入到企业的科技创新中,使创新真正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为了支持科技创新,顺德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实施顺德“919人才工程”,推出10亿元人才补贴、万套人才住房、万个优质学位等一系列的政策,加快创新人才向顺德聚集。

  主持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至关重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佛山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以上,与全省同步。顺德区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提出今年GDP增长8%以上的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领跑者的担当。请问顺德提出这一目标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王勇:前段时间召开的顺德区委全会以及顺德两会提出今年顺德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GDP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个是经过统筹考虑的。

  具体而言,我们是从三方面考虑,第一是我们有发展的空间,第二是我们有发展的产业基础,第三是我们有很好的发展时机。

demo.jpg

市人大代表、顺德区区长王勇作客佛山两会视频直播间。/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第一个方面,我们有发展的空间,正如我刚才跟大家介绍的,顺德经过三年多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已经初步整理出83310亩的土地,下一步我们将实现了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六清”,全力做到“清零、清退、清拆、清收、清理、清单”。第一个“清”,是要推动应改园区全面清零,实现7月1日前382个村级工业园和其它低端园区应改尽改;第二个“清”,是要坚决依法对落后产能、不合格企业进行清退;第三个“清”,是要推动应拆建筑全面清拆,在确保26700亩应拆未拆园区全部拆除完毕基础上,新增拆除整理土地29200亩;第四个“清”,是要积极主动开展全面清收,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新增储备3万亩发展用地,为高质量发展预留一批优质空间;第五个“清”,是要全面清理园区环境;第六个“清”,是要全面梳理政策清单,制定具体操作指引,梳理一揽子政策创新体系,使“村改”经验可系统集成、复制推广。

  第二个方面,我们有产业基础,顺德产业基础比较雄厚,2020年工业总产值已达到了8270亿,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808亿,这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7.1%、8.1%;固定资产的投入增长了13.5%,其中工业投资达到了321亿,增长了7.0%。现在,全区产业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链条,形成了“2+4+4”的产业格局。“2”就是两个世界级的产业家电和装备制造业,“4”分别指的是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珠宝、家具、服装、五金。顺德一些产业已经在各自的领域迅速占领了市场的前沿。同时,顺德企业的增资扩产的需求特别大,目前有一大批的企业已开始了增资扩产,目前有大概133个亿元项目已落地。相信这批企业落地以后,对于下一步的产业发展会有很大的支撑作用。

  第三个方面,我们很有信心,现在的发展的时机比较好,目前正值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省、市支持顺德建设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时机,要抓住省委赋予先行先试、大胆闯的机遇,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顺德之路。

  主持人:当前,全市吹响了全面发起“村改总攻坚”的冲锋号,提出力争在2023年底前,总体完成村级工业园改造任务。2018年以来,顺德以村改“头号工程”作为率先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村改总攻坚”的部署中,顺德将如何发力?怎样高质量写好村改“后半篇文章”?

  王勇:顺德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是起步于2018年,顺德在区第十三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上将村级工业园改造正式列为“头号工程”,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经过三年攻坚,我们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现在进入最后的总决战。我们就是要做好我刚才提到的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六清”。

  第一个“清”,是要推动应改园区全面清零,实现7月1日前382个村级工业园和其它低端园区应改尽改;第二个“清”,是要坚决依法对落后产能、不合格企业进行清退;第三个“清”,是要推动应拆建筑全面清拆,在确保26700亩应拆未拆园区全部拆除完毕基础上,新增拆除整理土地29200亩;第四个“清”,是要积极主动开展全面清收,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新增储备3万亩发展用地,为高质量发展预留一批优质空间;第五个“清”,是要全面清理园区环境;第六个“清”,是要全面梳理政策清单,制定具体操作指引,梳理一揽子政策创新体系,使“村改”经验可系统集成、复制推广。

  如今,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已进入了“后半篇文章”,就要建设好现代产业园区,在拆的基础上解决建的问题,就是要坚持“四定”,即是定园区规划建设标准、定产业主题方向、定园区企业准入标准、定有力度的产业扶持政策。

  在这个方面,我们将建设“2+10”的产业的载体。“2+10”是指建设大良红岗科技城、龙江数字产业城、十大镇街各建设不少于1个2000亩以上的主题产业园。我们将高标准做好红岗科技城的整体开发规划,加快路网、管网、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顺德糖厂片区改造,同时区镇合力建设龙江数字产业城,与省市共建顺德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推动龙江新材料主题园区年内动工,加快建设海天高端智能装备生态产业基地、龙江数字装备园,全力打造全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示范区。

  此外,我们还将提速十大超两千亩现代主题产业园建设,年内新建逾4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打造3个标杆示范园区,新引进不少于40个超亿元产业项目,坚持“工改商住”收益反哺“工改工”,做好商品厂房市场管控,坚决防止炒作工业地产推高制造业成本。而在以“村改”为突破口的前提下,我们还要高质量完成“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高水平统筹规划、集中布局产业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推动城产人文融合发展。

  主持人: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顺德作为佛山的制造业大区,在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又将拿出哪些“硬核”措施?

  王勇:顺德始终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了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今年,顺德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一是实施“919人才工程”。区财政要投入超4亿用于人才工作,包括开展人才政策宣传以及刚才我提及的人才各项服务政策,今年之内要新增供应超过1600套人才房,为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了超过800个优质学位,统筹100个编制用于公开招聘教育、卫生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1000万额度“顺德人才贷”,确保新引进培育超过2000名高层次人才、10个创新团队。

  二是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顺德现有25个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我们要借助省内外“大院大所”,加强平台共建,进一步营造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氛围,谋划建设以质量检测、标准制定、品牌打造为主要内容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园区。

  三是我们要加大对企业研发的补贴力度。今年顺德要投入8亿,撬动超过160亿的社会资金用于研发,在我们去年研发比重4.3%的基础上提高到4.32%,这样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国内最先进的城市乃至国际发达城市的水平,支持了企业加快创新全球全球化的步伐,新增认定8家科技创新全球化的企业,继续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揭榜挂帅”,新增攻关核心项目不少于30项,加强政策性金融产品对创新型企业的倾斜力度,开发更多针对创新型企业的贷款产品。

  主持人:报告提出要以项目大建设掀起投资建设热潮。顺德今年在项目建设方面有怎样的“大手笔”?特别是在推动项目落地和竣工投产方面,如何确保“引得进、落得下、早开工、早见效”?

  王勇:确实,顺德去年有这样持续健康的发展,跟我们招商引资所取得的成效是密不可分的。招商工作也是区委、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顺德要再接再厉,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更上一层楼。

  第一,我们要做好园区规划,明确选商方向。聚焦智能制造、芯片、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每个园区的主导产业方向,按照智慧、集约、人文、美丽、生态、安全的标准规划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明确园区企业准入标准,在负面清单基础上,立足于高质量发展要求,从科技含量、环保指标、亩产税收等多个维度制定准入标准,推动优质企业集聚。

  第二,组织专业团队开展精准招商。建立全球投资推广网络,充分做到招商引资四个“专”,即专职的队伍、专业的水准、专心地工作、专项的保障,确保招商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评议小组作用,打造更加科学便捷高效的招商项目全过程服务体系,并加强与企业沟通,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企业以商招商作用,加速汇聚更多优质企业。全面挖掘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需求,经统计,顺德现有26家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企业、131家年营业收入1~5亿元企业、229家年营业收入0.2~1亿元企业有增资扩产需求。这些本土企业根植性强、发展势头良好,又是知根知底。对于顺德而言,挖掘这些企业的增资扩产需求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

  第三,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接下来,顺德将深入推进“拿地即开工”审批制度,逐步实现工业用地80%以上按“标准地”供应管理。优化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提升项目落地效率。同时,要深入实施“领照即开业”“1210”改革,逐步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次办好、零元成本”。优化完善24小时企业服务平台功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服务的精准性、时效性。同时,擦亮“门口办”“指尖办”“秒批秒办”政务服务三大自主创新品牌,让企业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快速进入市场。

  主持人:有网友问到:教育和医疗关系到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迈入“十四五”,顺德在教育医疗方面有何规划?

  王勇:教育、医疗卫生一直是顺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它们不仅是群众都关心的民生工作,还关系顺德的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所在。顺德区委、区政府早就关注到顺德的教育卫生水平跟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的问题,所以一直在均衡保障的前提下,更提出了要有质量的提升。近年,我们引进市内外的优质的教育卫生资源,推行政校合作,先后跟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地开展了合作,推动教育卫生的发展。

  在教育方面,在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顺德已经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用“1个百亿、20%高层次、3成优才、40%高优、5万宿位、6万学位”来概括。其中,“1”指的是100亿的教育投入。“2”则是20%高层次教育人才,力争三年内,引进、培育一批教育领军人才,至2022年,全区高层次教育人才占比达20%。“3”指的是优秀学生全市占比三成。“4”则是冲刺高考高优率40%。“5”指的是配置5万宿位。“6”指的是新增6万学位。2021年,顺德区委、区政府将从以下3个方面发力,提升顺德教育质量。

  第一,加强硬件建设,消除校舍安全隐患,重点推进8所学校建设项目,新增中小学学位不少于10000个,加强学校宿舍建设,新增不少于8000个宿位,通过新改扩建10所幼儿园,新增学前学位不少于3500个,打造10所智慧课堂试点学校,建设10个系统化智慧校园,进一步优化基础信息化设施设备,建成顺德教育大数据平台。

  第二、加强教师激励考核。近日,顺德出台十条新举措打造顺德教育铁军,相信随着这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将吸引更多教育工作者汇聚顺德,并将有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积极性。

  这些举措包括:一是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领导绩效考核指导,对初中绩效考核优秀的学校领导进行奖励,推动初中“壮腰工程”有效实施;二是坚持“重岗重奖、优绩优奖”原则,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以及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一步加大班主任、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的倾斜力度;三是建立教师特殊津贴和特殊贡献命名制度,其中,对获得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给予每人每月3000元的特殊津贴,对被推荐命名全区年度特殊贡献校长、教师,给予一次性补贴20万元;四是加强“青蓝工程”建设,对认定的区骨干教师给予认定周期内每月600元津贴;五是实施“骨干教师工程”,对认定的区骨干教师给予认定周期内每月600元津贴;六是深化“名师工程”建设,在认定周期内,给予认定的名师、名班主任每月1000元津贴,给予名校长、名园长每月1500元津贴;七是开展“教育家孵化工程”建设,对认定的首席教师给予认定周期内每月3000元津贴;八是继续加大名教师、名校长等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引进力度,按不同类别分别给予新引进的一类、二类,三类、四类高层次教育人才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的安家补贴;九是优化引才流程,充分发挥学校引才用才主体作用,采取面试+笔试、直接面试、考察聘用等多种方式,遴选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十是进一步完善人才信息服务保障机制,畅通市、区高层次教育人才确认渠道。

  第三,打造一批标杆学校。全面推进顺德一中教育集团改革发展,探索引入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推进以大校好校带动小校,推进品牌学校、标杆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学校覆盖面。这样,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努力让顺德的教育水平真正能够达到既有均衡又有高质量的一个标准。

  主持人:那么,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顺德是不是也有一些举措?

  王勇:顺德的医疗水平的基础比较好,我们现在有3家三甲医院、10家二甲医院,顺德的这些医院已跟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5所学校建立了合作的联系。现在,更加优化了合作的范围,直接跟他们的直属医院进行了合作,比如南方医院、珠江医院以及华侨医院,这些来自于广州的优质医疗资源,都直接支持了顺德医疗卫生的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医疗的“政校合作”,加快推动“院院融合”发展,提升整个卫生服务的水平,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是要推动硬件建设,去年我们已动工建设了顺德中医院新院区以及总投资百亿元的和祐国际医院,今年还将动工建设顺德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并加快推进上述医疗卫生重点项目。

  第二是完善基层医疗设施。建好群众身边的基层卫生站,每个镇街至少打造1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示范机构。

  第三是推广医养结合模式。在条件相对成熟的镇街选取5家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试点单位,有效增加150张医养结合床位,支持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急救急诊、预约就诊、双向转诊、定期巡诊、业务指导等合作机制,确保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主持人:在今年顺德区票选的民生实事中,水污染治理排在了第一位。顺德是岭南水乡,今年有哪些推进全水系治水的措施吗?

  王勇:顺德水网密布,是桑基鱼塘的发源地。近年来,顺德把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成立区治水办、区排水公司加强统筹协调,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全力推进水污染整治工作,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接下来,顺德将全力推进“742192”系统治水工程,即在“十四五”期间,对7个联围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消除400公里劣V类水质河涌,治理2000个污水口,推进1000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90万吨/日,上述治水工作计划总投入达200亿元。

  具体到2021年,顺德将投入约43亿元用于水环境治理,完成不少于1700个排污口、29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建成不少于400公里污水管网,并启动老旧缺陷管道修复,搭建智慧水务平台,同时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及启动三间污水处理厂扩建前期工作,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提升人居生活环境,重塑岭南水乡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