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古庙

来源:佛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2-10 17:45:30 字号: 分享至:

1.jpg

国公古庙山门。

2.jpg

展厅陈列的清代铁锅。

3.jpg

展厅陈列的清代铁熨斗。

4.jpg

雕镂精致的檐柱石枋。

1201935_wangs_1639998255320_b.jpg

国公古庙门口镌刻着对联“夺矟宣威传武烈,范金垂法仰神工”,以表达对锻铁行业庇护神尉迟敬德的赞颂与敬仰。

  文/图 佛山日报记者黄瑶

  在禅城区,沿着历史文化街区新安街一直走,一座极具岭南特色的镬耳式封火山墙建筑便出现在眼前,在一片民房中显得格外醒目,这便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古庙——国公古庙。

  国公古庙曾是铁钉行西友会馆,是佛山炒铁行的师傅庙,也是佛山唯一现存的古代手工行业师傅庙。作为行业师傅庙,炒铁行同仁来这里祈求保佑、消灾解困,将其视作精神家园,行内拜师收徒、商讨行业发展也往往聚集于此。可以说,国公古庙见证了佛山冶铁行业的发展。

  文化气息浓厚 见证商贸发展

  国公古庙位于祖庙街道新安街46号,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该庙始建于明代,确切年代已不可考。清代时,历康熙二年、乾隆三十年、道光十五年、同治二年及光绪十七年等多次修葺扩建而略具规模。

  根据史料记载,原国公古庙坐北向南,深两进,由山门、香亭、大殿等部分组成。山门对开是一个大型院落,亦属该庙,只因新安街之隔,才被分为另一部分。因而,该庙占地面积至少达七八百平方米。

  时至今日,国公古庙的山门、香亭和大殿等主体建筑尚保存完好。山门石额镌题“国公古庙”四字,庙内左侧山墙镶嵌有同治二年修葺碑记一通。山门及大殿均为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面宽三间,庄重而瑰丽;大殿进深三间,梁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香亭为卷棚歇山顶,架构独特,后檐柱即为大殿前檐柱,前檐柱不着地而置于左右两廊大拱枋之上,这在同类建筑中颇为少见。

  值得细细品味的是,古庙除了普遍使用各类雕镂精致的木雕以及灰塑绘画等装饰外,山门前檐廊梁架均遍饰精巧细腻的花卉及人物故事圆雕或高浮雕,给人富丽华贵的感觉,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国公古庙建筑也见证了清代中晚期佛山地区中外工商贸易交往的历史——在檐柱石枋上,有四组八个头戴礼帽、身着燕尾服的外国人石像。禅城区文广旅体局文化遗产科科长任智斌介绍,鸦片战争爆发后,大量洋货进入市场,给以手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佛山带来了巨大冲击,冶铸乃至制钉行业更是首当其冲,不少从业人员生计受影响。

  故事口口相传 庇护行业发展

  国公古庙的兴建和世代相传,是封建社会行业神崇拜习俗的产物。明清时期,佛山手工业生产繁荣兴旺,从业者为祈求神灵的保佑,逐渐形成了崇奉行业祖师的民间习俗。当时佛山数十个大的行业,皆有自己的行业神。相传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于是被奉为打铁行业的祖师爷。

  国公古庙所祀鄂国公即尉迟恭(字敬德),相传他当过铁匠,《太平广记》中记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尉迟敬德正赤着上身在铁匠铺打铁。一个穿着落魄的书生前来相见,并跪在地上施礼。书生说:“我家很贫穷,你是个富贵之人,想向你借五百贯钱,希望你答应。”尉迟敬德很生气,对书生说:“我每天打铁为生,怎么能说是富贵之人呢!你在侮辱我吧?”书生说:“并不是真的要你出钱,如果你愿意帮我,给我写个字条就可以了,以后你自会明白的。”尉迟敬德被他纠缠得没有办法,只好写了。

  原来,这个书生因为家里穷,只能以教书为生。他家距官府仓库很近,库里有几万贯钱。一次,他挖了个洞钻进去,想拿些钱。这时一个手里拿着兵器的金甲神人出现在他面前,说:“这些钱已经有主人了,你想拿钱的话,到尉迟敬德那里要个字条,想取多少就可以取多少。”于是,书生到处找一个叫尉迟敬德的人,多方打听后,才找到这个铁匠铺。

  得到尉迟敬德的字条以后,书生又见到金甲神人。金甲神人同意书生拿钱,但只限五百贯钱,随后把字条悬挂在房梁下面。

  后来,尉迟敬德辅佐唐太宗李世民立下大功,解甲归田时,唐太宗赐给他一座还没有启封的金库。对账时,尉迟敬德发现少了五百贯钱,正要处罚守库人,忽然看到房梁上的字条,原来正是打铁时写的纸条。他一连几天惊叹不已,派人暗暗寻找书生。找到后,书生把原委都告诉了他。尉迟敬德恍然大悟,又重赏了那书生,自己分文未取,把府库中的财物全部救济给贫苦百姓。

  该故事在民间很有影响,其后尉迟敬德被铁匠奉为祖师爷,成为庇佑锻铁行业兴旺发达的行业庇护神。国公古庙门口镌刻的一副对联“夺矟宣威传武烈,范金垂法仰神工”,表达了对他的赞颂与敬仰。

  古庙活化升级 展示兴衰变迁

  制陶、纺织和冶铁,曾是佛山地区的三大支柱产业。冶铁业更是其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产业。明清两代,佛山名炉林立,产品多样,远销各地。整个冶铁业的发展也促进行业内部分工的细化,至明代形成炒铸七行、清代达到十余行。

  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清道光咸丰年间,仅铁钉行就有工人数千,铁线行千余人。清嘉庆年间,佛山已创立铁钉行会馆,国公古庙也曾作为铁钉行西友会馆。

  作为佛山现存唯一的古代手工行业师傅庙、佛山冶铁行业祭祀祖师的重要场所,国公古庙对研究佛山冶铁史有重要价值。1989年,国公古庙被列入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重视和保护。

  如今,国公古庙被活化打造为佛山冶铸历史展览馆,向社会展现佛山冶铸业千百年来的兴衰变迁。

  国公古庙开放式展厅按时间发展顺序分为“岭南炉火千年传”“春风走马满街红”“分工精细各专攻”“工艺先进名远扬”“现代冶铸谱新篇”五个部分。展厅的墙上有图文并茂的展示板,倚墙而放的展示柜中陈列着与佛山冶铸业相关的文物、文献等。如清代的铁锅、铁熨斗,民国时期的煤油灯,让观众大开眼界,不时驻足观看、细细品味,领略佛山冶铸的悠久历史。

  时过境迁,曾经炉火遍布全镇的繁荣景象一去不返。国公古庙及其碑刻文献的存在,为研究佛山古代行业神崇拜习俗、手工业行会组织及其活动、从业者的社会生活,乃至进一步探讨古代冶铁业的分工、生产规模及其盛衰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