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有个陆丹林

来源:佛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0-02-04 11:40:00 字号: 分享至:

  近代是掌故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间名家辈出、佳作频现,内容既涉人物品评,又关社会风俗,虽属历史研究,但无学院派的条条框框,可谓中国传统杂史在民国时期的新发展。在这一发展时期,有部分学者主要侧重研究清末民初的革命史实,其中稍早的当属刘成禺、冯自由,而稍后的则是陆丹林。

  陆丹林是广东三水人,早年在广州军政府任职,后主要在上海、香港等地从事文化活动,曾主编《逸经》、《大风》、《文化界》等著名文史杂志。他本人喜好文史、交游广泛,与革命党前辈、文史名家、书画大师多有往来,耳闻目睹了许多革命事实和名人轶事,加之他平时留意史料的搜集,又勤于动笔,使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即成为辛亥革命方面的掌故学家。

  但陆丹林的掌故不同于道听途说的故事,他做事做人相当认真,其历史考证文字虽无学术论文的严谨规范,但征引必有出处,条理相当清晰。面对当时文史研究中错漏百出现象,他提出“宁抱憾于遗珠,毋贻讥于乱玉”的行文原则,即使简略,也不能将道听途说之事以耸人听闻之笔写出。更值得一提的是,陆丹林虽处学界之外,却颇有学术眼光,他在古史研究盛行的民国时期提出重视近代史的研究工作,并提倡对民国前辈进行访问记述,可谓开创了“口述史”的研究先河。也正是因为他对近代史料的重视,当其于1937年主编《逸经》时,特增加“近代史料”作为首要栏目,进一步提升了《逸经》的学术品位和史学价值。

  多年活动在外,陆丹林与家乡失去了联系,以至于1940年三水县着手编撰方志时,总纂黄祝渠以为其已物故,并将其列入了儒林传,成就了一则活人入传的史坛“佳话”。新中国成立后,他仍定居沪上,并于1972年终老于此,与家乡再无关联,这也就难怪1995年出版的《三水县志》中并没收录这名民国文化界的“闻人”。

  近年来,随着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陆丹林的《革命史谭》、《当代人物志》、《世载堂杂忆续编》(陆丹林注释)等著作陆续出版,关于他的回忆文章也有零星几篇见诸报章杂志。但与他四百余篇的文章数量(并非全部,仅为笔者搜集的数量)相比,目前对陆丹林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均不够。

  因此,作为他的家乡,无论是三水区还是佛山市都应对这位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编辑、美术评论家予以重视,组织人力研究他的生平,整理他的作品,同时挖掘其他像陆丹林这种客居他乡、名声在外的文人学者,集中整理他们的作品,形成系列丛书或文献集成,因为这不仅是对先贤的纪念,也是对后人的激励,更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