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风情延续千年!来南海九江,探寻水上人家

来源:佛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7-06 16:22:00 字号: 分享至:

    


  禁渔期结束,佛山已经开渔啦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近

佛山这个有着独特

疍家文化的美丽乡村~


  


  沙口疍家风情延续千年

  走在佛山南海九江镇沙口社区,悠长的村道,斑驳的墙壁,被疍家文化装饰的房屋,码头边一字排开靠岸的渔船,晒在门口的鱼干、渔网等画面,构成一道美丽乡村风景线。

  

沙口社区临近西江边,很早以前就吸引不少渔民聚居。目前沙口社区总人口2000多人,渔民人口就占800多人,有捕捞许可证的渔民数量在南海区中位居首位。  

 

  所谓疍家,以舟为室,浮家泛宅。船一移动,就全家一起移动。每到晚上,就泊居在岸边,沐浴着凉爽宜人的清风,头枕着浅吟低唱的涛声进入梦乡。小船如疍,人们就习惯地把他们称做疍民、疍家或船民,也叫水上人家。

  

  

  资料记载,1957年,沙口渔业社成立。1959年成立渔业公社,九江渔业社划入渔业公社管辖,名为渔业公社九江沙口渔业大队。

  老渔民梁强回忆,成立渔业公社时,沙口辖区内共有一百多户渔民,渔民性质人口过千人。“聚集在沙口的渔民多是九江本地人,但也有来自太平、西岸、高明、顺德等地的渔民。”他提到,每逢渔业公社开会,一百多艘渔船在江边一字排开,场面很是壮观。

  在疍家人何少凤看来,那样的一段沙口历史既是辉煌,也是水上人家的一段不可忘却的艰苦奋斗岁月。“水上人家有两类,一类是打渔的,一类是被雇佣驶船的。我父母祖辈都是驶船人,那时特别向往岸上的生活。90年代中,我如愿上岸了,子女从此再也没有接触过海上生活,但想让后辈知道沙口人的老一辈就是这么苦着过来的,就像根一样不能忘了本。“何少凤说。

  

  组建街坊会保护疍家文化

  2018年4月,沙口街坊会经过组建,正式启动沙口“追寻水上人家“文化保育项目,此项目主要以沙口社区居民(包括疍家人)为服务对象,通过挖掘、传承和发展疍家文化,对疍家文化进行传承保育。

  “一开始很难,沙口街坊会骨干们走街串巷动员身边熟悉的居民参与,并从社区志愿服务为突破口,吸引了一批热心社区工作的街坊。”社区工作人员梁晓琪表示,经过不断挖掘其他社区居民和会唱疍家咸水歌的居民,街坊会两年来现已壮大到20多人。

  

 

  梁华英是九江镇沙口社区咸水歌的热爱者,但两年前,她可从来不敢在公众前唱歌。“九江年轻人对咸水歌知之甚少,以前但凡我一开嗓,身边很多人都会嫌弃和嘲笑,慢慢我就不再唱了。”幸运的是,街坊会的邀请改变了华姨。“那天我在江面船上独自哼唱,路过的街坊会成员听见了,问我要不要加入,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咸水歌是一件宝!“梁华英自豪地说。

  在华姨等几位咸水歌手的带领下,沙口社区的咸水歌队很快组建了起来,镇内如九江酒厂等大型企业听闻沙口咸水歌“重现”,纷纷邀约表演。如今,华姨逢人便推广沙口疍家文化,唱起咸水歌来更是自信满满。

  

 

  眼看着队伍的壮大,带来的文化共鸣渐长,沙口街坊会又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口述史收录汇编工作,希望通过口述资料的整理,对沙口疍家文化建立社区资料库。翻开沙口的这本文化小册子,不仅记录了沙口疍家人的婚俗、咸水歌、服饰等文化,更详细记录了老渔民昔日的捕鱼经历、见闻,社区年轻人通过这些记录,对沙口的历史和渔民群体逐渐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邀请疍家居民作为培训导师,街坊会以疍家传统文化“咸水歌”“疍家舞蹈”“传统疍家文化产物DIY”“最美沙口”美学课堂等作为系列活动内容,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疍家文化传承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歌曲、舞蹈、绘画等构成了疍家文化丰富的传播载体。

  

  筹建社区博物馆传承疍家文化

  为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传承疍家文化,目前,沙口社区正积极筹建沙口渔民文化博物馆。

  通过搜集疍家文化旧工具,保存渔家文化遗产,推动乡村主题博物馆的设立和乡村文物的馆藏充实,展现疍家文化的色(摄影作品)、香(疍家美食)、味(文化韵味),同时引导乡村传统仪式的日常生活重建,为乡村文明的保育提供源头活水,实现乡村文化复兴。

  

  同时,为了活化和传承一些濒临失传的手艺文化,沙口街坊会正探索通过文创产品DIY的形式对渔家文化进行传承保护。“我们计划结合沙口传统文化,围绕‘鱼’、‘舟’、‘西江’等元素创作文创产品,如编织手袋、陶塑鱼型容器、制作社区文化书签、雨伞、文化衫等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关注,让渔家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注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梁晓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