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洪拳威名传海外,这个名字你一定听过!

来源:佛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2 11:39:20 字号: 分享至:

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五形拳、铁线拳……黄飞鸿,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以他的经历为题材拍摄的系列影视作品逾百部,而黄飞鸿所擅长的洪拳也借助影视作品的巨大影响力走向世界。在佛山武术历史名人评选活动中,共有三名洪拳代表人物进入候选名单——陈金釭、黄飞鸿、林世荣,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积极推动洪拳发展。

陈金釭:从武馆馆主到义军领袖

洪拳属于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由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的象形与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洪拳最初形成于明末清初,其起源众说纷纭,民间有源于福建南少林寺的传说,也有来自于洪门天地会的说法。

1.jpg

陈金釭起义旧址。佛山日报记者 张弘弢摄

出生于三水范湖清湖村的洪拳弟子陈金釭(1820-1863)与天地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金釭年少时在三水“全胜堂”武馆习武,师承洪熙官的弟子朱福。陈金釭成为“全胜堂”馆主后,改革了洪家拳的教学方法,选用佛掌、蝴蝶掌、六点半棍、红缨枪、单刀、大刀、大耙、锄头等短小精干、实战性强、易学易精的传统拳械套路,形成一种新的模式——“洪头蔡尾”,而全胜堂武馆也成为陈金釭进行反清活动的据点。1854年,陈金釭率领广东天地会会众在三水竖旗起义,攻克广东怀集县城后建立大洪国,并在信宜境内大败清军。陈金釭起义军斗争历时十年,在全国尤其是两广有较大影响。最后,陈金釭遭亲信所杀。

2.jpg

在陈金缸起义旧地内展示陈金缸事迹。图/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

2006年,位于三水乐平的陈金釭起义旧址被列为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5月,三水区委区政府、乐平镇委镇政府、范湖村委会共同出资约50万元,将陈金缸起义旧址按照“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进行修缮。工程通过深入挖掘陈金缸的生平事迹进行艺术设计,提升起义旧址文化内涵,让人们通过陈金缸起义旧址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记起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留住文化根脉。

3.jpg

佛山武术历史名人评选专家组到三水乐平范湖陈金缸起义旧址进行实地调研。图/佛山日报记者张弘弢摄

黄飞鸿:戏里戏外,英雄本色不变

洪拳在清代传入佛山,其中,对洪拳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数黄飞鸿。

黄飞鸿(1856-1925),原名黄锡祥,原籍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他善使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和五形拳,尤以飞铊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无影脚等绝技而闻名,但在《佛山忠义乡志》《南海县志》等史书里却找不到关于黄飞鸿的相关记载。

4.jpg

黄飞鸿雕像。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黄飞鸿的徒弟林世荣所著《工字伏虎拳》拳谱出版,加上其门人的推广与传播,黄飞鸿的武术逐渐远播港澳、东南亚、欧美等地。与此同时,徒孙朱愚斋所创作的纪实性文学作品《黄飞鸿别传》在当年报纸上连载,广受民众欢迎,开启了此后系列相关文学作品的涌现。上世纪50年代左右,人们又将黄飞鸿形象从小说搬到银幕上,此后诞生了上百部的黄飞鸿题材影视作品。半个世纪多的传播发展以来,黄飞鸿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5.jpg

黄飞鸿纪念馆中有“宝芝林”的复原场景。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据《佛山武术史略》记载,黄飞鸿不仅是功夫了得、狮艺精湛,先后任吴全美部、刘永福部军中技击总教练,并随刘永福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他悬壶济世之心也广为世人称道。1886年,黄飞鸿在广州新豆栏仁安街开设“宝芝林”药局,其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为黄飞鸿题赠“医艺精通”匾额,是医武同源的最好印证。

6.jpg

黄飞鸿纪念馆每日为游客提供高桩狮表演。资料图片

2018年,经过提升改造的黄飞鸿纪念馆以190多件(套)藏品实物、近160组文照、图片以及油画、陶塑、模型、复原场景、语音导览及多媒体动态展示等各种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向市民展示了黄飞鸿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及其在武术流派发展和后世影视文艺领域中的深远影响。

7.jpg

黄飞鸿纪念馆内藏有《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拳谱。这些拳谱被黄飞鸿之徒林世荣公诸于世,得以流传。资料图片

林世荣:打破门派界限著书立说

黄飞鸿的嫡传弟子有梁宽、林世荣、陈殿标、凌云阶、邓芳、马如灿等。其中,林世荣是将洪拳发扬光大的重要推动者。

8.jpg

在拳谱《工字伏虎拳》和《铁线拳》中,林世荣亲自演示招式。资料图片

林世荣(1861-1943),南海桂城平洲人,幼随祖父习家传武术,少年时曾在屠猪店当伙计,人称“猪肉荣”。曾师从洪拳名家胡金星、黄飞鸿和佛拳名家钟雄山等人,集各家之大成,独树一帜。

民国初年,林世荣辗转去到香港授徒传艺。1930年后,林世荣为弘扬洪拳,和徒弟朱愚斋、李世辉等人整理出《工字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等拳谱套路,并公开发行。此举开了拳术套路写作之先河,为广东武术界之创举。

之所以称为创举,是因为当时武术界大多固步自封,不以技示人:三更起练,五更收场,生怕人家偷看;教六留四,生怕人家全学去了。但林世荣编写的套路全部公开,一点不漏,连其要点和对拆方法都写了进去。林世荣曾言:“吾尽技以授徒,若有十徒尽吾技,是有十(个)林世荣也,国术发扬,民蒙其利,徒有令名,师亦蒙其荣,吾何为自秘?”其胸怀磊落、目光高远可见一斑。

9.jpg

黄飞鸿弟子林世荣演示工字伏虎拳的历史照片现保存在“黄飞鸿狮艺武术馆”。资料图片

《虎鹤双形拳》当时风行全省,远传香港、澳门、南洋一带和美国、加拿大等地,甚至流传至今,历久不衰,新中国成立后,还被列为全国高等体育学院武术教材内容。

2007年,林世荣入选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等联合主办的“广东历史文化名人巡礼图片展览”。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招钰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