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000010230/2017-00110 分类: 建设规划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7-03-29
名称: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文号: 佛府〔2017〕27号 发布日期: 2017-03-2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03-29  浏览次数:-

佛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佛山市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有关机构:

现将《佛山市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国土规划局反映。

 

 

 

佛山市人民政府

2017329

 

佛山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中央和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城市治理大会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佛山城市治理现代化,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要求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做好“五个”统筹,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城市现代化促进产业高端化,以城市管理精细化改善生产生活形态,着力转变城市治理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实现佛山城市发展由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再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大跨越。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经验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立足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把握“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治理工作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二)坚持人的发展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三)坚持城市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序推进人口、资源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以城市为引领的“城产人”融合发展。

(四)坚持区域一体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牢固树立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营造国际化的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

(五)坚持市级统筹与区镇联动相结合。在强化市级统筹的框架内,更加注重激发基层活力,充分调动区、镇在城市治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城市治理工作,实现城市形态“四个转变”,即一般的区域性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转变、城市社区向广佛都市圈中心城区转变、产业园区向功能多样的城市社区转变、高能耗和低产出的村级工业园区向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园区转变,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

(二)分期目标。

20172019年,全面实施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以实现城市形态“四个转变”为工作导向,立足“规划、建设、管理”三大关键环节,做到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实施968个项目,完成3523亿投资额,实现佛山组团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岭南山水环境更加优美,城市人文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能力更加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区域合作更加深入,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20202025年,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城市品质价值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民幸福指数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努力将佛山规划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引领的现代产业之城、城市功能完善的岭南品质之城、环境优美宜居的绿色生态之城、开放包容有序的和谐幸福之城。

四、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以分期目标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规划建设科学化、人居环境绿色化、城市形象特色化、基础设施一体化、镇村发展现代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优质化、城市发展国际化八个方面,推进实施968个项目。项目实施要注重地域特色与岭南文化相结合,注重人的发展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注重多元共建共治与多元融合发展相结合。要突出实施效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体现市、区一盘棋的统筹效应。项目强调时效性和典型性,要切实按规划、用地、资金、时间进度和责任单位(责任人)五落实的要求推进实施。通过3年努力,确保行动计划取得预期效果,实现城市规划从重城轻乡到城乡统筹转变,从“摊小饼”到组团集聚转变;城市建设从粗放扩张到绿色可持续转变,从增量建设到存量优化转变,从“千城一面”到突出特色转变,从城乡二元到镇村现代化转变;城市管理从条块分割到高效立体转变,从政府包揽到政府、社会、市民共治共管转变,从面面俱到到管控有序转变,从自我完善到融合开放转变。

(一)实施规划建设科学化三年行动计划,实现组团优化和城市更新。

紧紧围绕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组团优化、城市更新4个方面,强化城乡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战略引领、核心支撑作用,不断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协调推进组团城市区域建设,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内涵集聚发展,形成全市一盘棋、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

1.加强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加强区域战略规划研究。积极组织编制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城乡空间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规划研究,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从区域、城乡整体协调的高度确定城市定位、谋划城市发展。二是健全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建立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近期建设规划为抓手,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核心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完善城市设计、专项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提升规划水平,增强规划科学性和引领性。三是整合全市规划平台建设。加快完成“三规合一”的编制工作,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局面,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四是严格市级空间开发管制。划定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等四条控制线,保障城市发展底线。

2.完善规划管理机制。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一是启动城乡规划立法工作。“十三五”期间,适时启动我市城乡规划管理立法工作,进一步理顺市、区、镇(街道)三级规划管理体制,合理分配规划管理权限。二是规范各区规划编制管理。加大市级对城乡规划的统筹力度,强化全市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综合部署,规范各区规划编制和管理。三是加强规划审批管理。健全城乡规划依法决策机制,加强规划审批管理。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议事审议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确定为城市规划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到2017年全市实行城乡规划统一编制年度计划制度,强化对城乡规划编制的统筹和管理。四是加强规划的实施监督。严格依法执行规划,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强制性,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不得进行建设。加强规划审批后跟踪监督,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程序擅自调整或变更规划、执行规划不到位等行为,探索建立规划社会监督员制度。五是推进控规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改革与创新试点工作,建立分内容分层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和动态调整机制。六是创新规划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一门式一网式”的规划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加强基层建设与规划的衔接,充分调动公众参与规划的积极性,推进规划治理主体多元化。七是建设全市国土规划信息平台。重点建立适合市、区分级和规土合一的国土规划管理平台与数据中心。

3.优化组团空间布局。围绕提升建设发展质量,实行“强中心”、差异化的组团发展战略。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继续推进中心城区“一老三新”等重点区域融合发展,强心提质。加强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系统性建设,打造中轴线、水廊、绿环、内网的空间结构体系。重点继续推进佛山城市中轴线、千灯湖中轴线和东平河水轴线规划建设,打造城市发展脊梁和滨水生活长廊。引导重大发展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在中心城区集聚。二是拓展组团空间优势互补集约发展。进一步加快城市副中心、组团中心等区域建设,建设高品质组团中心区域。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配套、美化城市环境,大力推进大良—容桂副中心和狮山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顺德北部片区一体化(北—陈村组团)、南海大沥组团和西樵组团、三水西南组团、高明组团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周边镇(街道)发展。三是加强组团间联系及生态廊道建设。重点加强组团交通衔接,重点加快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高快速路等交通廊道建设,推动组团产业协作。加强组团之间生态廊道建设,划定组团空间的增长边界,集约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四是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岭南特色小镇。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立足各镇(街道)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规划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岭南特色小城镇,重点以大沥镇—禅城区—北镇为核心圈层打造“科创小镇”,以里水镇—狮山镇—龙江镇为联动圈层打造“高新小镇”,以三水区北部—高明区西部—顺德区南部为拓展圈层打造“文旅小镇”,力争2017年认定、创建15个市级特色小镇,到2020年认定、创建3040个市级特色小镇,810个省级特色小镇,争取建成58个国家级特色小镇。

4.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将“三旧”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推动城市功能和品质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强全市城市更新规划和政策研究。重点制定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配套完成佛山市城市更新对象普查及策略研究、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0)、佛山市城市更新配套政策研究等,引导市场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工作。二是开创城市更新工作新局面,结合南海区开展省新一轮“三旧”改造试点经验,抓好政策创新和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三旧”改造用地用于发展产业的面积不低于60%、中心城区不低于40%等规定,推动“三旧”改造从零星改造向区域连片改造转变,从传统房地产项目向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转变,从追求改造经济效益向追求社会、环境和经济综合效益转变。三是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和城市景观塑造。以城市更新为手段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完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提升城市景观。重点开展贵(南)广高铁(佛山段)沿线景观整治,继续推进佛山市高速公路沿线旧厂房改造,推动城市地标、城市出入口、特色建筑、广场、城市雕塑、街道景观提升,全面提升城市风貌品质。四是加快推动村级工业区改造升级。重点推进南海区、顺德区村级工业区改造提升。以完善“产业链”和“生活圈”为建设内容,积极推动各专业镇建设“产业社区”,把“产业社区”建设作为落实“城产人”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落点。

(二)实施人居环境绿色化三年行动计划,实现生态文明和健康宜居。

1.建立科学系统的治污体系。一是科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继续实施重点行业废气治理和工业锅炉整治,推进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城市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等整治工作。二是系统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三是完成村级工业区环境整治,全面控制工业源,不断控制生活源,严格整治农业源,有效削减内生源。四是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固体废物的处置利用,推进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和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

2.健全社会共治的环保格局。一是颁布实施佛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二是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积极支持推广使用绿色产品,实施绿色建筑工程,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三是完善环保社会监督,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社会共治体系。

3.构建协调发展的环境治理制度体系。一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及环境犯罪,建立环保网格化监管与“双随机”抽查制度相结合机制。二是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探索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审批,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三是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保障环境安全。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地方立法,建设“互联网+”环境保护体系。五是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积极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着力培育发展环保产业。

(三)实施城市形象特色化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文化复兴和内涵提升。

以“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即《“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内容、项目等方面均保持一致)为统领,实现文城相融合,文经相促,因文善治,因文立名。

1.加快推进文化与城市融合发展。建设岭南风韵突出的宜居人文城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十分钟文化圈”、佛山文化e网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等重大工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强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特色,加紧推进“两馆一园”等文化载体建设。全面实施《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结合全省岭南特色街区复兴计划,分批开展我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工作。开展老城活化文化旅游线路项目,继续推进岭南天地等6个文旅街建设,打造10条特色文化街。探索传统乡镇(社区)的特色化发展。实施古村落活化升级延伸计划,扩大古村落活化升级覆盖面。开展特色社区建设,以禅城区为试点,推进“一镇街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建设。开展特色小镇试点建设,选取有传统历史文化遗存、产业发展基础的镇(街道),采取“产业+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等模式,2019年前完成禅城石湾、南海西樵、顺德北、乐从等35个特色小镇建设。

2.加快推进文化和经济相互促进。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创意创客”主题产业经济,扶持发展一批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依托广州、本土高校资源,建设12个区域高校联合创新创业基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延续本土文化品牌,打造“创意创客”社区。争取3年全市文化产业集聚区达到21个,着力支持影视动漫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推进石湾西片区建设,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实验)园区”。举办佛山陶瓷创意设计博览会,搭建陶瓷家居产业与创意设计的交易展示平台。创建省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扶持发展国有文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文化+健身休闲”和“文化+教育”产业经济,培育系列新消费热点。

3.大力推进文化治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完善地方智库建设,成立佛山市社科院。培育文艺文化人才,实施“树标杆奖新锐”文艺人才工程,开展佛山民间艺术大师、佛山民间工艺大师等命名行动,推动高水平人才队伍建。繁荣本土文艺创作生产,推进文艺工作者“三进三出”工程,实施文艺精品锻造工程,推动形成本土文艺创作生产“高峰”。全方位开展市民素质提升行动,重点开展“微文明·净静生活”市民行动、元宵慈善行、“小强热线”爱心行动、“五十公里徒步”等活动,加大力度提升城市品位。

4.全面加强文化宣传和推广。加强佛山城市的总体宣传策划,在国内外系统传播佛山。实施“城市形象推广计划”,深入讲好佛山故事。加大城市形象推介力度,举办“佛山文化周”,改造提升现有“春茗”活动内涵,开展全市文化产业招商推广活动,坚持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等重要展会。打造系列文化名片。推进西樵山理学名山建设,建立佛山名人库,扩大“人文佛山”知名度,大力弘扬状元文化,编制实施《弘扬佛山状元文化工作方案》,编制《佛山历史文化丛书》,推出佛山陶瓷、佛山武术、佛山科举、佛山古村落等系列著作,策划推广一批佛山当代文化名人,发掘基层优秀文化工作者,形成系列活动品牌,重点打造佛山秋色巡游、“行通济”、佛山功夫嘉年华等品牌活动,依托体育文化发展,加强东平水道建设,完善亲水设施,积极发展水上运动,组织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和赛事,加强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举办佛山国际龙舟赛、功夫搏击赛、咏春大赛等国际赛事活动,推动赛龙舟、咏春、蔡李佛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擦亮佛山“中国武术之城”和“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招牌,共建有形可感的武术、龙舟载体。

(四)实施基础设施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安全高效和互联互通。

1.构建区域性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一是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佛山西站立体化交通建设,共建广佛地区“四主五辅”铁路枢纽;加快西江黄金岸线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服务西江流域的枢纽港口,与南沙港共建国际航运枢纽。加强与广州机场分工协作,共建辐射亚太的航空枢纽;谋划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佛山新机场选址及相关前期研究工作,提升佛山的区域影响力;加快推进广佛一体轨道网络建设,全面对接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二是构建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全面推进城市轨道网络建设,推进广佛线二期、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线、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三号线、四号线一期、六号线一期、十一号线、二号线二期、一号线三期、九号线一期、十三号线一期等轨道线路建设,推进有轨电车线路建设,推进南海新型交通系统试验段(桂城至三山枢纽段)、高明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三水有轨电车一号线工程建设。引导轨道枢纽TOD集聚开发建设,提高轨道站点500米范围人口及岗位密度,实施轨道沿线珠链式综合开发。三是推进一体化道路体系建设。加快区域高速公路网建设,形成佛山市“两环五横四纵”高速公路网。推进“八横七纵”市域快速路网,加强外围组团与中心城区联系,支撑“强中心、多组团”空间结构形成。加密中心城区及外围组团主次干道网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干道及支路网络建设。持续开展断头路打通行动,完善片区微循环网络。加快与周边城市衔接道路建设,实现多层次道路网络全面对接。运用科技手段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四是打造多层次公交服务网络。完善公交优先设施网络,实现公交“提质提速”。重点推进中心城区“十横十纵”常规公交骨干线网,形成“一线一路”公交骨干线网布局。提升步行及自行车通行环境,推广绿色交通出行理念。

2.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用匠心雕琢城市,用精工筑就品质,突出抓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修复城市水生态,增强水资源涵养能力。到2020年全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禅城绿岛湖片区、南海三山新城、顺德中心城区、高明西江新城、三水云东海片区、佛山新城核心区等新城区、工业园区、成片开发区应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率先达标。老城区重点解决人居环境问题,推进海绵型建筑、道路与广场、排水防涝设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二是加强水务设施升级改造。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建设、水库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做好跨区域水资源调度管理,优化引调水工程布局,加快我市第二水源项目工程等一批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构建全市水资源配置保障体系。三是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保障城市安全。进一步加强我市电力、输油、供气、供水、通讯、网络等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建设,匹配城市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生命线系统抗灾能力和安全性能。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交通等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统,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

(五)实施镇村发展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

1.以镇级试点建设为引领,推动全市镇域发展现代化。一是推动镇、村规划建设全域化。科学编制镇村规划,力争2018实现镇、村规划建设全域化,行政村庄整治规划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加快镇、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争取在农村宅基地流转、户籍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中取得突破。三是加快专业镇产业平台建设。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示范建设,建设高水平的科技产业园区,建立健全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专业镇产业联盟。四是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把创建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片和佛山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力争到2018年,全市五区每个区都建成一个以上高水平、有特色、乡土气息浓厚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是探索建设森林特色小镇。以南海西樵、高明明城、三水南山打造森林小镇示范镇为带动,分类建设一批休闲宜居型、特色产业型、生态旅游型、岭南水乡型4类森林小镇。

2.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现代化。一是全面推进“五好”新村居建设。加快实施《佛山市全面推进“五好”新村居建设三年(20162018年)行动方案》,力争到2018年底,以“五好”为标准,全面建成一批环境整洁优美、生活舒适便利、基层治理规范、社会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二是推进农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对村内不达标的厕所进行改造,继续推进农村改厕无害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农村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道路硬底化建设,逐步建立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实施村村通光纤工程和4G网络入乡进村工程。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确保村庄主要道路无乱搭乱建物,整洁有序。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投、村收、镇运、区统一处理”的收运处理体系。建立村庄环卫长效保洁制度和保洁队伍。

3.以生态文明为指引,推进镇村绿化景观现代化。一是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佛山大行动,全面推进“绿城飞花”主题绿化景观建设,打造森林生态屏障体系。力争2017年底前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二是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扩面提质、森林提质增效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主干道、绿道景观生态廊道和水系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一批城郊综合公园、森林公园、森林家园、生态休闲基地、湿地公园、特色主题公园、社区公园、微型公园等。全面构建万亩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打造“渔耕粤韵”,重塑岭南水乡风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着力推动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实现绿色生态产品服务均等化。三是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公园和乡村绿道建设,加强环村林带的建设,确保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4.以农业高端化为导向,推进农村生产环境现代化。一是大力发展现代高端农业。进一步做强农产品物流基地,提升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佛山分院和广东(佛山)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水平。大力培育农业电商企业和平台,着力打造品质农业,育成一批知名农业品牌。二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程。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和网络,推进耕地土壤、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改善和提升耕地质量。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公园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创建一批农业公园,到2018年建成30个以上,推荐条件成熟的创建省级、国家级农业公园。对现有的鱼塘和内河涌进行改造和生态修复,推动环境友好型的水产养殖小区和适合居民休闲观光的渔业休闲小区建设。

5.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一是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城乡融合互通。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站)建设,建立社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城乡居民同城生活、同城便利。二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一体两翼”总体思路,继续推进基层组织重构,强化基层党建,探索多种形式开展协商活动,促进农村社会管理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促进农村社区信息化、现代化管理。三是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细化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构建股权信息化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强化集体经济组织监督机制。

6.以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人文精神现代化。一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培育和创建一批特色文明村居。大力营造邻里守望、互助互爱氛围,提高关爱和帮助特困供养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生活困难群众工作水平。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大力推进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健全社区和乡村基层文化设施,进一步推进村级文化和产业相结合的项目建设。

(六)实施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包容和谐和运行有序。

1.加大精细化管理投入,提升精细化管养水平,筑牢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一是加强环卫保洁及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能力。以行业标准推动管养精细化,到2019年底各区形成具有本区特色的环卫管养标准体系。到2019年底各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提高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能力,加大餐厨垃圾集中处置能力;二是提高市政设施建管水平。加强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提高市政公共设施及城市景观照明的管理和维护水平。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文明公厕创建活动,加快管道天然气发展;三是提升园林绿化管养水平。严格保护城市树木,加强破坏绿化树木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到2019年底,每个区建成1个以上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处理示范点;四是强化城市管理考评的推进和引领作用。

2.推进美化亮化活化升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充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一是加快推进宜居社区创建,全面提高我市新旧社区的宜居水平,力争到2019年提前完成省下达的到2020年我市所有城镇社区要通过广东省四星级宜居社区认定,50%以上的农村社区完成广东省三星级宜居社区的创建任务;二是继续推进古村落活化升级。扩大古村落活化升级覆盖面,全市计划在20172019年增加20个古村落的活化升级工作;三是继续推进城中村和旧居民社区改造升级,按照百村升级行动计划中的城中村和旧社区改造提升标准,推动全市80个以上城中村(旧社区)的改造升级,使村居内部环境品质实现优化提升;四是继续推进道路“五位一体”沿街景观提升。继续推进道路沿街建筑立面、路面及标志、人行道和附属设施、道路绿化、路灯和夜景亮化“五位一体”沿街景观提升,全市计划在20172019年推进34条以上道路沿街景观整治工作。五是继续推进园林绿化提质增量。加快推进规划公园建设。2019年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60平方米以上。开展绿道升级工作。推进海绵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完成海绵型公园与绿地类项目建设。

3.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创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一是推进城市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建立数字城管责任单位管理职责和处置职责清单,完善配套标准,拓展数字城管信息服务功能,整合市、区数字城管信息资源。推进城市管理监控视频建设,整合各区建筑工地等城市管理监控视频资源,实现市、区视频资源互联共享;完成区级环卫作业车辆和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车载GPS监控平台建设,实现环卫等车辆信息资源的整合。健全完善全市统一的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全面建设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推动光纤网络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站加快发展,扩大全市宽带网络覆盖面;二是提高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交通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推动公安交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升级建设。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三是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水平。建立佛山市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信息化系统、佛山市工程质量安全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搭建佛山市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框架。至2019年底,实现在一张图管理。

4.加大社区细胞治理力度,提高基层自治能力,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一是规范基层自治组织。深入推进社区减负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平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二是大力培育社会组织。针对科技类、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4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设立社会组织专项扶持资金。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三是完善基层细胞治安防控。推广出租屋门禁加视频建设。至2018年底市区、治安复杂区域基本完成覆盖建设,形成规模化建设应用效应。推广治安重点行业场所视频管控平台建设。推进智能感知采集网建设。四是探索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的融合推进。积极开发和应用“佛山市物业管理公共事务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积极推进《佛山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将物业管理融入到社区管理体系。

5.完善城市管理法制体系,深化城管执法效能,巩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效。一是完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工作,力争每年制定34部政府规章,2017年建立立法项目储备机制,逐步搭建起完善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二是推进落实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规定,制订佛山市落实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2017年底前完成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机构的设置以及队伍建设,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和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三是贯彻实施《佛山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和集中执法等活动,采取宣传、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办法,推动《佛山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实施。四是加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集中开展对居民小区违法建设和村级工业区等违法建设“重灾区”的专项整治工作,到2020年末,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治理任务,并形成长效管控机制。五是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沿街乱堆放、乱拉挂、乱倾倒等现象,整治临街建(构)筑物,加大对户外违法广告整治力度,整治占道经营。六是强化城市安全管理。加快完善“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动机制,强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加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加强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城镇燃气安全管理。

(七)实施公共服务优质化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基本均等和发展共享。

1.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一是落实完成《珠三角规划纲要》“九年大跨越”及《佛山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工作任务。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推动我市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不断上新台阶。二是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整合服务资源,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使居民能够就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我市流动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围,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拓宽筹资渠道,引导慈善机构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本公共服务。到2019年,建立起全覆盖、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基本均等和发展共享。

2.提升公共服务重点领域优质化建设。促进全市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和服务的优质化,重点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大程度地实现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提高公众、社会对民生的满意度,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一是推进公共教育优质化。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适度增加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统筹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各类教育协调优质发展,大力推动佛科院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完善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二是推进医疗卫生设施优质化。推动卫生强市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重点加快推进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划管理,高水准建设佛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顺德区妇幼保健医院等重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为我市打造卫生强市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三是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佛山市住房保障规划》,积极完成省人民政府下达的住房保障目标任务。四是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力度,提高六类底线民生待遇水平。重点加快三水区社会福利中心扩建工程。五是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实现持续稳定就业。落实全市职业培训计划,开展机械装备制造、汽车修理、养老护理等近百个职业工种培训,计划到2019年底,完成全市技能晋升培训12万人,拨付培训补贴12,000万元。

(八)实施城市发展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融合开放和区域一体。

1.打造区域一体化重要节点城市。一是着重推进广佛同城化纵深发展。加快两市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河涌综合整治、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等生态文明同创同护,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同供同享,打造超级城市。加快推进同城化示范区建设,重点推动南海区与荔湾区、顺德区与番禺区、三水区与花都区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口—五眼桥综合开发治理试验片区和三山—东沙粤港澳高端服务产业合作区建设。二是加快推进珠三角一体化。提升发展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主动加强对接深圳,承接深圳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辐射。深化与“深莞惠+河源、揭阳”,“珠中江+阳江”经济圈协作互动,加强与中山、江门、珠海、阳江在制造业方面合作,共同打造珠江西岸万亿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积极加强我市与周边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保合作。三是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全力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拓展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腹地,联合广西、贵州以“一区三园”的形式申请建设国家级跨区域合作试验区。全面参与泛珠三角重点领域合作,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将佛山打造成为珠三角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西迁的桥头堡,以及粤西、大西南进入珠三角和港澳的前哨站。

2.打造广东对外合作重要城市。一是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湾区西部枢纽。加快西江、北江黄金水道扩能升级工程,重点对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珠海金湾国际机场等空港,深化经贸领域合作,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加深民间交流往来,重点推动粤剧、广东醒狮、石湾陶艺、木版年画、剪纸等非遗项目“走出去”,积极参与“海丝旅游推广联盟”建设,办好佛科院“南洋研究院”,扩大医疗卫生和中医药领域交流合作,加强龙舟、龙狮、武术等体育交流合作。二是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积极申请将广州市跨境电商试点政策延伸至佛山。全面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面提升口岸通关效率。积极推进三山粤港澳高端服务示范区等平台、载体建设,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三是强化中德全方位合作。加快重大合作载体和项目落地建设,重点推进中欧中心、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东智能制造产业服务中心等一批重要产业载体和项目建设,建设“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四是推进佛港澳台紧密合作。支持加快佛山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基地佛山南海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建设,支持佛山禅城与台湾建立服务业合作交流机制,全面建设佛山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推动佛山台湾自由行建设,加强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五是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鼓励佛山企业加大境外投资,重点建设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等项目,打通企业国际化渠道,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大力提升企业国际化层次,引导企业以抱团形式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打造跨部门、跨行业的企业“联合舰队”,提升我市企业国际化整体竞争力。

3.打造公正有序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是全面优化法治环境。开展重点领域地方性立法工作,依法下放审批和执法事项,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必经程序,加强决策记录和档案管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执法重心向区、镇(街道)下移,重点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探索跨部门综合执法。健全行政权力约束机制,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二是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并联审批制度改革,建立部门联办机制,打造审批服务综合受理和协同调度系统。深化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建设“一厅五页”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打造政民互动“佛山模式”,深化广佛政务跨城通办,积极开展跨区域政务合作,创新构建政务体系。三是全面优化市场环境。全面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打造“信用佛山”,深化价格管理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构建高效金融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搭建四大金融创新高地,继续推进金融后援基地建设。

五、实施保障机制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城市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必须加强和完善党委、政府对城市治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和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和发挥好各单位的作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为高效推进我市城市治理工作,成立佛山市城市治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各区区长、市委宣传部分管领导,市国土规划局、住建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农业局、环境保护局、文广新局、旅游局、公安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教育局、卫生计生局、体育局、商务局、外事侨务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安全监察局、法制局、国资委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市治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对城市治理工作全面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规划局,全面统筹协调各项具体工作。办公室成员由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组成。同时,领导小组在市国土规划局、交通运输局、环境保护局、文广新局、农业局、住建管理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局分别下设规划建设科学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人居环境绿色化、城市形象特色化、镇村发展现代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优质化、城市发展国际化8个专责小组,牵头负责专责小组相关工作。各区、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建立相应的治理工作领导机制,由本级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由区政府秘书长、镇(街道)党政办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应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实施计划和工作职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城市治理工作,形成全市上下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制订专项计划,密切配合协调。

佛山市城市治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总体统筹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制订工作,各专责小组牵头部门要按照规划、用地、资金、时间进度和责任单位(责任人)五个落实的要求,贯彻落实规划建设科学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人居环境绿色化、城市形象特色化、镇村发展现代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优质化、城市发展国际化8个专项行动计划,确保各项任务实施。

(三)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金保障。

市及各区要努力为城市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城市治理项目的资金倾斜力度,安排好各年度预算,加大投入。市财政局要将市城市治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责小组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坚持项目建设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导向,通过利用资本市场、创新投融资模式等手段,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在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专项建设资金和低息贷款。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对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通过投资补助、资金注资、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投资回报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积极性。

(四)落实各方责任,加强监督检查。

各区、各部门应严格按照任务目标和职责分工,积极落实好本区、本部门的城市治理工作。市监察局会同市城市治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对各区及市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检查、监督。各区人民政府及市有关单位要按要求向佛山市城市治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由其汇总后报市城市治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要明确任务,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制,创新政绩考核机制,将项目建设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市绩效管理体系,对未完成任务的项目责令改正和限期完成目标任务。

(五)加强宣传引导,确保舆论导向。

全市各级宣传部门、各新闻单位要常态化开展有关城市治理的宣传工作,广泛深入宣传报道城市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前景目标和最新进展,要切实做到宣传多样、生动活泼,真正让城市治理工作深入人心,同时进一步创新公众参与形式,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让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发挥推动城市治理工作的主体作用,合力开创佛山城市治理新局面。

 

附件:1.佛山市规划建设科学化三年行动计划

2.佛山市人居环境绿色化三年行动计划

3.佛山市城市形象特色化三年行动计划

4.佛山市基础设施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

5.佛山市镇村发展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

6.佛山市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

7.佛山市公共服务优质化三年行动计划

8.佛山市城市发展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

 


附件:

1.佛府〔2017〕27号-附件1-8.rar